毛纺工业迎难而上突飞猛进
2021-08-09 15:54:29

毛纺工业迎难而上突飞猛进
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毛纺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。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原料在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,实现了纺纱无接头化、织布无梭化,产品质量大幅提升。从素色到花色,从机织到针织,以轻薄化、功能化、原料多元化、时尚化作为产品开发方向,产品品种不断丰富。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半精纺工艺填补了稀有动物纤维纺高支纱线的空白,在大大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同时,羊毛、山羊绒纯纺纺纱支数*高达到80公支,毛混纺、绢丝混纺纺纱支数*高达到160公支,极大地丰富了毛纺产品的多样性。2010年,山东如意科技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如意纺技术,是环锭纺的又一次技术革命,填补了天然短纤维纺超高支纱线的技术空白,成为我国首*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。
40年来,我国羊绒行业从世界第*羊绒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、加工和消费第*大国。从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自主研发国产第*代羊绒分梳机,到1964年中国第*件羊绒衫在北京麻纺织厂(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前身)诞生,结束了我国只能靠出口羊绒原料赚取外汇的局面。改革开放初期,鄂尔多斯、天山等企业率先引进日本等国的羊绒分梳设备和分梳工艺,使我国山羊绒分梳技术和无毛绒品质实现了再次提升。进入21世纪,国产分梳机不断更新换代,已达到世界领*水平。同时,电脑横机和工艺软件的普及推广,使毛针织服装织造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,产品的品种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。
40年来,我国人造毛皮行业从无到有,由小变强。从上世纪60年代上海纺织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研究人造毛皮开始,到1972年通化人造毛皮实验厂建立首*中试车间,我国人造毛皮工业化生产正式起步。改革开放后,吉林通化等几家人造毛皮厂通过引进设备,研制生产中高档提花毛皮、高档仿兽毛皮,人造毛皮行业开始迅速发展。同时,日本的纤维和技术的进入,使我国人造毛皮产品质量和品种有了实质性突破。进入21世纪,随着化纤原料、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,人造毛皮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到新的高度,出现了慈溪、常熟、嘉善等高度集中的产业聚集地,长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人造毛皮生产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