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光工艺的原理是什么
2022-05-17 13:39:10

丝光与碱缩的区别:
丝光:
棉制品(纱线、织物)在有张力的条件下,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,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程。
碱缩:
棉制品在松驰的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处理,使纱线或织物任意收缩,然后洗去烧碱的过程,也称无张力丝光。
一、丝光的目的
1、丝光后光泽、亮度提高;
2、吸附能力,化学反应能力增强,染料得色量提高;
3、缩水率,尺寸稳定性,织物平整度提高;
4、强力、延伸性等服用机械性能有所改变。
二、丝光的流程
按流程分类:
1、 先漂后丝:
丝光效果好,废碱较净,但白度差,易沾污,适合色布,尤其厚重织物。
2、先丝后漂:
白度好、但光泽差,漂白时织物易受损伤,适用于漂白布、印花布 。
3、染后丝光:
适合易擦伤或不易匀染的品种(丝光后,织物手感较硬,上染较快)染深色时为了提高织物表面效果及染色牢度,以及某些对光泽要求高的品种,也可采用染后丝光。
4、染前半丝光,染后常规丝光:
为了提高染料的吸附性和化学反应性。
三、丝光效果的评定
1、光泽
衡量丝光织物外观效应的主要指标之*。
可用变角光度法、偏振光法等测,但尚无统一的理想的测试手段,目前多用目测评定。
2、显微切片观察纤维形态变化
3、吸附性能
(1)钡值法:是检验丝光效果的常用方法,钡值大,丝光效果好
棉布钡值=100,钡值>150表示充分丝光,一般为135~150。
(2)碘吸收法
(3)碘沾污和染色测试法:
将不同钡值(100~160)试样,用一定浓度碘液h或直接蓝2B染液处理,制成色卡,再将未知试样的碘沾污和染色深度与色卡对比,定量评定丝光钡值。
4、尺寸稳定性
采用机械缩水法或浸渍缩水法测量处理前后织物长度变化,通过公式计算缩水率,一般经向缩水率常大于纬向,但有些经密较高的品种产生负缩水率(门幅增大)。